今年听过最多的话,就是生意难做了。
生意难做的背后,是我们整体商业结构在升级迭代,以科技,电商,新能源为核心的变革,正在逐渐渗透影响到各个行业。
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波动,生产制造业原材料上涨,而终端难以涨价,被不断压缩利润空间。个体门店经营者,各项成本上升,又深受疫情影响,终端消费能力下降。各行业市场存量下,玩家越来越多,内卷严重。
这两年,经济会逐渐触底,国家也处在发展的拐角,各行业都在内部调整阶段,大家要保护好现金流,做好蓄力准备工作。
危机下藏着机遇,在一片看衰的情形下,我们应该看到机遇的到来。
社会资源重组,才有可能是机会,倒闭的企业大公司越多,分配出来的市场份额也越多,毕竟“鲸落”是我们掠食的好机会。
国家的反垄断已经向市场发出信号,避免出现资本寡头,行业寡头,因为一旦形成寡头效应,对于我们,难有机会的。
我是经常阅读和观察生活,所感知到生活环境的细微变化,好比蝴蝶效应,我认为接下来大规模会是这样,提供思路供参考。
触底后的机遇在哪呢?
国货,新品牌,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品行业,是接下来我们众多创业者发展方向。当然我也相信科技与新能源行业的方向,只是觉得消费品是门槛相对低的赛道。有数不胜数的消费品等着我们创新升级迭代,毕竟人在追求美好生活这个路上没有停止过,这里面充满太多的创新创造空间了,充满机遇,传统消费品绝大部分需要重新做一遍,中国又是世界工厂,我们有着出色的制造能力,无论市场环境,政策指导,当下都具备较好的条件,天时地利人和。
相信越来越多小而美的品牌,会雨后春笋般出现。
还有就是这里说的消费升级,是终端消费者的消费观升级,消费实则降级。不要误解消费升级的意思,会有越来越多的人,是为价值买单。
近来还会发现这样一批人,用低价打入行业市场,扰乱原有市场秩序,获得大量流量和订单,俗称行业“搅屎棍”。
一大部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折腾这个事情,我近期也会尝试如此操作下。
这是目前初入消费品的粗暴玩法,以互联网平台为媒介,快速完成市场掠夺,圈客户,后建立品牌和内容建设,搭建护城河。
很多传统做消费品的大企业,内部臃肿,人才与企业文化的不相融,不放权,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。这种战术,大部分企业是玩不转的,还是“鲸”老了。这里就不多举例佐证了。
如何做好消费品,我认为他的本质还是做“好”的东西,精准匹配你定位的客户需求。小米是我认为在这里最用心的企业,网易严选也是。需要坚持把一个东西做好,我想我会做好一个产品后,再传达理念出去。
我自己本身就是个喜欢好物的人,如果投身创造与改进产品,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,创造价值,这样做是令人十分兴奋的事情。
与前行者同行,补充涉及领域知识。
一边抬头,一边抬脚。
共勉。